网上有关“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18年(大正7年)八田针对嘉南地区水利灌溉进行实地研究调查,并向台湾总督府提出嘉南大圳建设计划书,获得通过后,开始作嘉南大圳的细部设计和规划,1919年受命负责建造嘉南大圳的核心工程-乌山头水库(其形状似珊瑚,当时民政长官下村宏将之命名为“珊瑚潭”)。1920年9月,这个亚洲最大的灌溉土木工程正式动工。1921年因为官方人员身份无法兼任民间事业体之职务,辞去官职转任“嘉南大圳水利组合”监督课长兼工事课长,暂居嘉义。1922年任乌山头出张所所长,在乌山头宿舍完工后举家迁入。
为了确认大坝施工法之可行性,八田研读世界土木专家的论文,参考先进国家兴建大坝的的方法,1922年还特地前往美国作实地研究调查,最后决定用半水式土石坝工法,并以个人创新世界的技术兴建大坝。这是亚洲唯一的湿式堤偃水库,其规模亦为世界仅有,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特以“八田水坝”为其命名,并在学会期刊上向全世界介绍。此外,也创亚洲之先,引进大型土木用的蒸气动力机械进行工程,包括铲土机,压力喷水机,砂石运输车。并花七年时间,完成一条长达3078米贯穿乌山岭连接曾文溪的引水隧道。由于工程规模大,施工艰巨,整个乌山头大坝和隧道工程共134人殉职。
经过了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30年(昭和5年) 4月10日让嘉南大圳、这当时全台湾第一、中国第一、亚洲第一的水利设施顺利通水使用。乌山头水库堤堰长1273米,高56米,满水面积十三平方公里,蓄水量一亿五千万吨,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库。灌溉水道总长度一万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护岸与堤防长度二二八公里,灌溉嘉南平原十五万公顷的农田。有了灌溉,再加上彻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来的洪水、干旱、和盐害等三大障碍全部扫除,整个工程完成后,嘉南平原的农业生产量遽增,六十万农民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杂作的产量高达八万三千吨,由于贡献极大,后世尊称八田与一为“嘉南大圳之父”、“乌山头水库之父”。八田技师也从此奠定了他在日本土木工程界的地位。
由于曾文溪取水量有限,供水量不足,他发展并推行“三年轮作给水法”,让灌溉面积达到最大。他把嘉南大圳区域内的土地以五十公顷为一小区,每个小区域三年内轮流种水稻、甘蔗、杂谷。操作方法为,设置水门控制给水路,种水稻时充分给水;种甘蔗种只在种植期给水;种杂谷种则不给水,所以,可以让最多的农民享受到灌溉水利的好处。并成立“嘉南大圳水利组合”负责管理水门和配水作业,即“嘉南农田水利会”的前身。对于“三年轮作给水法”,后世也有多种的看法,包括是可以让更多的土地和农民受惠,但也是对地主、制糖厂、大企业及政府很有利的土地利用制度。
嘉南大圳完工后,八田与一迁回台北,回任台湾总督府技师,出任土木课水利股股长,开始着手台湾全岛土地改良计划。并组织“技师协会”,担任会长,以及设立“台湾水利协会”,培育年青一代的水利专业技师,也在《台湾的水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又在台北市设立“土木测量技术员养成所”,开始招生,即现“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前身。而后曾参与大甲溪发电计划调查、福建省灌溉计划拟定、海南岛农林调查、考察满洲国(中国东北)水库等工作。1939年,八田与一升为敕任官技师,成为总督府最高职位的专业技师。
关于“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摩志信]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nlon.net/sn/1835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摩志信”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91...
文章不错《八田与一的建造嘉南大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