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回答如下:
使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是不得随意变更的。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哪些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如丛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现行企业大多是使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不同折旧方法的选择对财务报表会产生什么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是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使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的改变,而变更折旧方法,因此,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
二、常见的会计估计变更包括: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3)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及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4)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净残值;
(5)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确定的,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方法。可收回金额按照资产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
(6)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
(7)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8)债务人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债权人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9)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0)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11)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1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1、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例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的变更,常常影响变更当期及资产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因此,这类会计估计的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
3、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四、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区别
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企业应当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1、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是会计处理的首要环节。—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确认、计量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2、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5项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处理的计量基础。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3、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规定了财务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列报原则。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当然,在实务中,有时列报项目的变更往往伴随着会计确认的变更或者相反。
4.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该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总之,在单个会计期间,会计政策决定了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和列报方式;会计估计是用来确定与财务报表所列报的会计信息有关的金额和数值。
(二)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方法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其中一项划分基础变更的,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
折旧方法不同,财务报表中计提的折旧费用也不同,直接影响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加速折旧法会在资产使用前期产生较高的折旧费,从而减少利润和所得税。
:
我们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假设有亏损的话,财务会计人员有个天然的专业优势,就是能从细节分析出企业财报业绩的细微变动,研究其背后亏损的原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一般来说,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在可使用状态的时候就可以计提折旧,计提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也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因为折旧肯定就是亏损了,如果固定资产在当月月计提折旧,则当月净值减少,后续的累计折旧也减少,因为要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所以企业的当期利润会减少,若是当月减少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当月仍计提的话,从下个月起是可以不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如果每年多计提折旧的话,相应的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减少了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结起来的话,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当然就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越短,就等于加速把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成本中去,从而减少近期应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少交所得税;对企业整个资产负债表来说,会因为折旧方法选择的不同影响固定资产的总额,计提的折旧额也会不同,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金额也会不同。一般固定资产总额里汇总的是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方法不同,固定资产净值肯定不同,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企业资产也会受之影响。平均年限法,以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认为其各期损耗较为平均,且各期取得收入的比例差不多。在平均年限法下,折旧的金额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现为一条平行于x轴的射线(起点在y轴上),因此此时折旧是一种固定成本。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凝蝶]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nlon.net/sn/148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凝蝶”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