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容量瓶定容的过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容量瓶定容的过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容量瓶定容的过程如下:
定容是在容量瓶中进行,一般用烧杯配制试剂,如配1L的试剂,可以先在烧杯中配制到900ml到950ml左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一步加溶剂,加入到距离容量瓶刻度的凹液面2-3厘米后,静置1-2分钟,再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盖上塞子,翻转摇匀即可。
定容:
定容就是在使用容量瓶配制准确浓度溶液时,加水离刻度线还有1到2厘米的时候,用胶头滴管吸水注到容量瓶里,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水平,使其到达刻度线的过程。
另一种解释:定容实际上是在经过小烧杯转移,玻璃棒引流以后的一步,也就是当转移入的溶液距离容量瓶的凹液面2-3厘米时,改用胶头滴管滴至刻度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切。这一过程叫定容。
容量瓶定容的正确操作:
容量瓶定容时应使用胶头滴管,滴定至容量瓶中液体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然后颠倒摇匀,混匀液体后,有时液面会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情况,这时绝对不可补加溶剂。容量瓶是为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而使用的精确仪器,也叫做量瓶。
定容时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握住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母指和食指挤在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2、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3、使用完后,不能倒置,也不能直接放于桌面上,应插入干净的瓶中或试管内,立即用水洗净,严禁水清洗就吸取另一试剂。
4、胶帽与玻璃管要结合严密不漏气,若胶帽老化要及时更换。
5、其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口以下,另外要注意的就是往试管中滴加试剂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
容量瓶a级b级的使用范围
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容量瓶使用注意事项
1、容量瓶购入后都要清洗后进行校准,校准合格后才能使用。
2、易溶解且不发热的物质可直接用转入容量瓶中溶解,其他物质基本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3、对于水与有机溶剂(如甲醇等)混合后会放热、吸热或发生体积变化的溶液要注意,对于发热的要加入适量溶剂(距瓶刻线约0.5厘米处),放冷至室温再定容至刻度;对于体积发生变化的要加入适量溶剂(不要加至细颈处,以方便振摇),振摇,再加入至距瓶刻线约0.5厘米处,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定容至刻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容量瓶
一般A级品用于要求较为准确的分析工作,B级品多用于工业分析。
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
容量瓶只有一种类型,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mL和250mL的容量瓶。
容量瓶使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做量值溯源,那么溯源回来的容量瓶会有三种结果:A、B级和无级别。做普通工业分析的可以使用B级别容量瓶,做更高精度的分析需使用A级别容量瓶。
第二,容量瓶是刻度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来溶解。
第三,溶液要放置冷却到常温再转移。
第四,转移液体器皿需要在转移后洗涤三次,转移时使用玻璃棒引流方法。
第五,定容时要注意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
关于“容量瓶定容的过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阳]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nlon.net/sn/1906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从阳”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容量瓶定容的过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容量瓶定容的过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容量瓶定容的过程如...
文章不错《容量瓶定容的过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