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
1、了解分析部件,对测绘对象全面了解和分析是测绘工作的第一步。应首先了解部件测绘的任务和目的,决定测绘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可通过观察实物和查阅有关图样资料,了解部件(或机器)的性能、功用、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和运转情况,了解部件的制造、实验、维修、构造和拆卸等情况。
2、分析测绘对象(平口钳)的功用、性能和特点。
3、分析测绘对象(平口钳)的工作原理。
4、拆卸部件,拆卸前应先测量一些必要的尺寸数据,如某些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尺寸、运动件极限位置的尺寸等,以作为测绘中校核图样的参考。拆下的零件要分类、分组,并对所以零件进行编号登记,零件实物对应地拴上标签,有秩序地放置,防止碰伤、变形、生锈或丢失,以便再装配时仍保证部件的性能和要求。
5、装配示意图是在拆卸过程中所画的记录图样。零件之间的真实装配关系只有在拆卸后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必须过拆边画装配示意图,记录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作为绘制装配图和重新装配线的依据。
6、测绘零件画零件草图。
7、画装配图。
8、画零件图。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扩展资料: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传感器、仪表不准确(刻度不准、放大关系不准确)
2、测量方法不完善(如仪表内阻未考虑)
3、安装不当
4、环境不合
5、操作不当
系统误差的判别
1、实验对比法,例如一台测量仪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即使进行多次测量也不能发现,只有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测量仪表测量时,才能发现这台测量仪表的系统误差;
2、残余误差观察法(绘出先后次序排列的残差);
3、准则检验法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消除
1、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
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4、实时反馈修正
百度百科-测量方法
关于“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独智慧]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nlon.net/sn/1321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独智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零件测绘的...
文章不错《零件测绘的方法与步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