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战争最避免不了的就是劳民伤财,对于富庶的唐朝来说,老百姓的安定和泰依然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为了利国利民,为了天下大计,尽管房玄龄旧疾复发,还要不顾个人安危,说服唐太宗不要远征高丽。
唐朝多方割据已久,高丽是唐太宗的心病之一,他曾经不顾一切,信心满满,以为一定可以一举拿下高丽。这时得到唐太宗根本听不进去旁人的意见,房玄龄在为出征前就明确不支持这项征战,可历朝历代皇帝一心想要收拾不和谐势力夺得战旗,谁也拦不住他。但是真正的战争却是十分无情。唐太宗发动战争后,遇上了重重磨难。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再加之水土不服天气严寒,很多士兵体力不济,更有甚者被活活冻死在泥沼中。
由于身体原因,房玄龄当时并没有随军出战,而是留在朝中打理政务。他知道战场不利之后,在病重之时写下奏书上呈唐太宗,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对百姓对国家都不是有利之事,因此他力谏停止战争及时止损,不要再有更大的损伤。上表句句感人肺腑,令人看了无不为之动容。
唐太宗看了房玄龄的谏书后非常感动,他十分庆幸自己能够有这么深明大义的臣民。尤其是对于一个走到生命暮年行将就木的老臣子来说,他认为房玄龄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做事,于是便停止征战。房玄龄去世之后,唐太宗十分悲痛,房玄龄的儿子们,唐太宗都非常器重。
元朝都打到欧洲去了,为何没有打近在眼前的高丽?
拜托,隋炀帝、唐太宗打的那是高句丽,和高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
高句丽是濊貊和扶馀人建立的国家,主要统治区域在今天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地区。高句丽在公元668年就已经被唐朝灭亡了,其领土属于唐朝营州管辖,高句丽人也全部成为唐朝臣民。唐朝大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
高丽是新罗人(也就是现在的朝鲜族)建立的王朝,公元918年,新罗大将王建杀其王自立,建立高丽王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高丽建立时高句丽都灭亡快三百年了,高句丽人早就被汉人同化了。
韩国人为了主张对中国东北的主权,故意混淆高丽和高句丽这两个词,硬把高句丽也说成是韩国历史的一部分,搞的好像高句丽和高丽有什么关系一样。这两个国家除了名字相似就没一个地方一样的。如果名字相似就是一个国家,那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岂不成了一个国家?
历史上无论新罗还是高丽,领土都没有越过大同江一步,大同江以北的朝鲜半岛一直就是中国领土,不是属于唐朝就是属于辽朝、金朝、元朝。元朝末年,高丽乘元军和明军在中原混战时出兵占领大同江以北和辽东,明朝击败元朝后东征辽东,高丽大将李成桂临阵造反灭高丽自立一国,然后遣使向明朝称臣。明太祖为奖励李成桂响应之功,赐其国号为朝鲜,并将鸭绿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土地赏赐给朝鲜。从此朝鲜的领土才得以越过大同江到达鸭绿江。
历史上中国东北建国的民族都不好对付,契丹、女真乃至后边的满清。高句丽也是中国东北建国的民族,战斗力强悍自不必说,中原王朝败于东北之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成吉思汗时期,忙着统一蒙古和对金国发动战争,此外,还要进攻西夏,花剌子模等,对于僻处辽东以外,并无重要战略意义的高丽不是很在意。1216年,一支契丹叛军逃到高丽境内,四处抢掠,高丽人毫无办法应对。
两年后,蒙古军队追杀契丹叛军,喜出望外的高丽人不仅派军队协助蒙古,而且主动担负起后勤补给任务。击败契丹叛军后,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不过在蒙古人眼中,平等关系是不存在的,高丽一厢情愿的契约,在他们看来,就是投降。
此后,蒙古人多次要求高丽进贡,贫穷的高丽渐渐不堪其负,从上到下开始暗自滋长反对蒙古的情绪1225年,高丽人杀死了前来索要进贡的蒙古使者,在蒙古人看来,这无疑是弥天大罪。不过值得高丽人庆幸的是,蒙古人此刻忙着进攻西夏,无暇顾得上高丽这个小国。
不久,成吉思汗死于进攻西夏的过程中,高丽侥幸又度过了6年。1231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继位为汗,在发起对金国攻势的同时,派出了一支蒙古军队进攻高丽。势如破竹的蒙军轻而易举攻克高丽首都开城,高丽王弟怀安公王出降。
蒙古人在开城任命了达鲁花赤,随后撤军。这是蒙古人第一次进攻高丽。蒙古人撤军以后不久,高丽王杀死驻守开城的蒙古人,随后迁都江华岛,以示坚决抵抗的决心。得到消息后的蒙古人第二次进攻高丽,这一次,蒙军一直打到朝鲜半岛最南端,但是因为蒙军主将撒礼塔在光州附近中流矢阵亡,缺乏水军的蒙古人无法攻克江华岛。蒙军副将铁哥决定撤军。
蒙古人走后,高丽王赶紧派人前往请罪,但不仅不肯臣服蒙古,还主动出兵收复失地,惩罚降将。1233年4月,窝阔台发动第三次进攻高丽战争。虽然庆尚道和全罗道相继失陷,但此次高丽人的抵抗非常顽强,双方一直打到1238年,最后,打的吃不消的高丽王室再次请和,并表示同意交出王室成员作为人质交给蒙古。
不过,在蒙古撤军后,高丽人只是交了一个假的王室成员,发现被欺骗的蒙古人勃然大怒,再次要求高丽王室撤出江华岛并烧毁所有舰船。第四次!高丽王室的反应是交出了一个高丽王子和10名贵族子弟,但拒绝了其他要求。
关于“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汤献伟]投稿,不代表盛龙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snlon.net/sn/1097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盛龙号的签约作者“汤献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房玄龄为何-临死上谏-反对唐太宗征讨高丽-》内容很有帮助